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1. 核心器官恢复:子宫与恶露
这是产后第一周最关键的身体变化,直接关系到产后恢复进度。
子宫收缩:产后子宫会从孕晚期的西瓜大小快速缩小,每天下降 1-2 厘米,过程中可能伴随类似痛经的 “宫缩痛”,母乳喂养时会更明显,这是正常现象。
恶露排出:产后会排出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的分泌物,第一周通常为血性恶露,颜色鲜红、量较多,类似月经量或略多,之后会逐渐减少并变色。
2. 体表与伤口变化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体表都会有相应恢复痕迹。
顺产相关:若有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第一周处于愈合关键期,可能有轻微红肿或疼痛,需注意清洁以防感染,通常 7 天左右基本愈合。
剖宫产相关:腹部伤口会有疼痛感,术后 2-3 天会换药,一周左右伤口表面基本愈合,但深层组织恢复需更长时间,要避免牵拉伤口。
其他:孕期出现的水肿会逐渐消退,体重也会因水分排出、恶露等因素下降 3-5 公斤。
3. 其他常见不适
这些症状多为暂时的,与激素变化和身体疲劳相关。
乳房胀痛:产后 2-3 天乳汁开始分泌,乳房会变得胀痛、发硬,及时让宝宝吸吮或用吸奶器排空可缓解。
疲劳与睡眠不足:产后身体虚弱,加上夜间需要照顾宝宝,容易出现持续疲劳,需尽量抓住碎片时间休息。
轻微发热:产后 24 小时内可能出现轻度发热(不超过 38℃),多为 “泌乳热”,是乳汁开始分泌的正常反应,通常 1-2 天会自行消退。
产后第一周护理清单
一、子宫与恶露护理
观察恶露:每天记录恶露颜色、量和气味,第一周以鲜红色血性恶露为主,量应逐渐减少,若出现量突然增多、有臭味或持续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
促进子宫收缩:产后可适当轻柔按摩下腹部(顺时针方向),每次 5-10 分钟,母乳喂养也能刺激子宫收缩,助力恢复。
清洁护理: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 2 次,从前向后擦拭,勤换产妇专用卫生巾,保持外阴干燥,避免盆浴,防止感染。
二、伤口护理(顺产 / 剖宫产)
(一)顺产(会阴侧切 / 撕裂)
清洁消毒: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外阴,遵医嘱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轻轻擦拭伤口,每日 2-3 次。
缓解不适:若伤口红肿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冷敷或坐浴(产后 3 天可开始)缓解,避免久坐或压迫伤口。
观察愈合:注意伤口是否有渗血、化脓或裂开,一般 7 天左右表面愈合,若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二)剖宫产(腹部伤口)
保持干燥:术后一周内避免伤口沾水,遵医嘱按时换药,若伤口有渗液、红肿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
避免牵拉:起身或翻身时用手托住腹部伤口,减少牵拉,穿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伤口。
观察愈合:术后 7 天左右伤口表面基本愈合,拆线后仍需注意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
三、乳房护理
缓解胀痛:产后 2-3 天乳汁分泌时,若乳房胀痛发硬,可先用温热毛巾热敷 10-15 分钟,再让宝宝吸吮或用吸奶器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
乳头保护:若乳头出现皲裂,每次哺乳后可涂抹乳头保护霜,哺乳前用温水洗净,选择大小合适的哺乳内衣,避免过紧压迫乳房。
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乳房,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防止破坏乳房皮肤屏障。
四、身体恢复与休息
休息安排:每天保证 8-10 小时睡眠,利用宝宝睡眠的碎片时间休息,避免熬夜,家人可协助照顾宝宝,减轻新妈妈负担。
轻微活动:产后 2-3 天可在室内缓慢散步,每次 10-15 分钟,避免久坐、久站或剧烈运动,防止腰酸背痛或影响伤口恢复。
体温监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体温,若出现体温超过 38℃且持续不降,或伴随寒战、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