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心理 > 正文

养出心底有光的孩子:自信从来不是喊出来的

http://www.baoqin.com 2025-10-11 14:17:14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观察身边自信的孩子会发现,他们身上总有一种 “敢做自己” 的松弛感:敢主动提出不同想法,敢在尝试中坦然接受不完美,就算遇到挫折,也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新开始。这份特质并非天生,而是童年时期在父母的滋养中慢慢形成的 —— 那些 “被允许大胆做自己” 的瞬间,悄悄为孩子筑起了自信的基石。

  很多父母总把 “你要自信点” 挂在嘴边,却忽略了自信从来不是靠说教就能生根的。就像种子需要阳光雨露才能发芽,孩子的自信,是在一次次 “被看见”“被接纳” 的细节里慢慢长成的。比如孩子执着于用非常规的色彩搭配衣物,或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整理玩具时,若父母能放下 “标准答案” 的执念,多问一句 “你这样安排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孩子会在表达与被倾听中明白:“我的感受和创意是有价值的”,这份认可正是自信的起点。

  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在不经意间扼杀孩子的自信。孩子兴奋地分享校园趣事时,父母一边刷手机一边敷衍 “知道了”;孩子想自己系鞋带、穿衣服,父母嫌过程太慢直接代劳;孩子画出线条稚嫩的作品,父母脱口而出 “这画得不像,不好看”。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其实都在悄悄传递负面信号:“你的感受不重要”“你做不好”“你不够好”。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收起自己的想法,不敢尝试、不敢表达,甚至在心底埋下 “我做什么都不行” 的自我否定。

  相反,那些被 “好好滋养” 的孩子,总能在点滴中感受到确定的爱与支持。比如孩子因好奇拆开家中物品却无法复原,或是在学习新技能时反复出错,若父母能克制指责的冲动,转而说 “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再试一次或许会有新发现”,孩子会在共同面对的过程中建立安全感:“就算我犯错,也不会被抛弃”。这份 “犯错也依然被爱” 的底气,会让孩子更敢探索未知 —— 无论是参与集体活动,还是尝试新的兴趣爱好,他们都能带着 “就算失败,也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去行动。

  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张扬地炫耀 “我很厉害”,也不是逞强地说 “我什么都能做到”,而是心底里那份笃定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有面对的勇气”。这份勇气,来自于父母给予的尊重、信任与理解。当孩子被尊重时,他会明白 “我是独立的个体”,从而学会珍视自己的价值;当孩子被信任时,他会相信 “我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敢迈出尝试的脚步;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会知道 “我的情绪有人在意”,从而有底气去面对世界的风雨。

  作家龙应台曾在文章里提到,看着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父母难免会有担忧,但真正的爱,是忍住干预的冲动,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就像小树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扎根土壤,孩子也需要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中,慢慢建立对自己的认知:“我能做到”“我可以改进”“我值得被爱”。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正是自信的核心。

  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不需要多么昂贵的教育资源,也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教育技巧,只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倾听、多一点接纳。当孩子想表达时,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回应;当孩子想尝试时,收起焦虑给予鼓励;当孩子犯错时,先安抚情绪再一起解决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就像阳光雨露,会慢慢滋养孩子的心灵,让自信的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长成能抵御风雨的参天大树。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滋养下,大胆做自己,带着心底的光芒,勇敢地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愿每个父母都能明白,自信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用爱和陪伴,一点一滴 “养” 出来的。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