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0-1岁宝宝 > 正文

宝宝睡前总闹觉?别误解!这样做轻松解决

http://www.baoqin.com 2025-10-10 14:02:50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孩子每天睡前都要闹一通,哄半天才能安静下来,长期下来真是又累又磨人!”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扰,甚至忍不住怀疑:宝宝明明困得不行,却偏不睡觉,难道是故意闹人?

  答案绝对是NO!NO!NO! 宝宝真的不是在故意折腾家长,我们对宝宝的 “闹觉” 存在太多误解。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困了就睡” 是天生的本能,宝宝闹觉就是在耍脾气、不听话。但事实恰恰相反,宝宝自主入睡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慢慢培养的。对于年幼的婴儿来说,困意来临并不是一种舒适的体验,反而可能伴随身体的疲惫、精神的烦躁,这种难以言说的不适感,会让他们不自觉地用哭闹来表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闹觉”。

  此时的宝宝,就像刚入学的孩子还没学会独立完成作业一样,还没掌握 “如何让自己放松、顺利入睡” 的技能。在他们学会这项技能之前,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喂奶时的温暖怀抱、轻轻的拍打、温柔的哼唱,这些看似简单的 “哄睡” 动作,能帮助宝宝从 “疲劳却兴奋” 的混乱状态中抽离,慢慢过渡到身体放松、精神平和的睡前状态,为入睡做好准备。所以,“哄睡” 并不是需要规避的 “洪水猛兽”,而是帮助宝宝平稳入眠的积极方式,它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更舒适的状态进入睡眠。

  既然宝宝闹觉是有原因的,那面对 “明明很困却不肯睡” 的宝宝,家长到底该如何科学应对呢?掌握这几个关键点,能帮你轻松化解睡前难题。

  关键一:别等宝宝 “累崩溃” 才哄睡,抓住睡眠信号是关键

  很多家长误以为 “宝宝越累越容易睡”,其实对婴儿来说,“越累越难睡” 才是真相。当孩子疲劳过度时,大脑会进入一种 “应激兴奋” 状态,此时他们会因为无法承受疲惫而哭闹不止,陷入 “越困越闹、越闹越难哄” 的恶性循环,敏感度也会大幅提升,平时简单的安抚手段可能完全失效。即便最后宝宝因为极度疲惫 “哭着睡着”,这种 “崩溃式入眠” 也非常不健康,不仅睡眠质量差,还可能影响宝宝的情绪和身体发育。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观察宝宝的 “睡眠信号”—— 比如揉眼睛、打哈欠、眼神变得呆滞、对玩具失去兴趣、肢体动作变慢等,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就及时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开始进行哄睡,不要等到宝宝彻底 “累垮” 才行动。

  关键二:找准 “不睡原因”,针对性解决才有效

  宝宝 “困却不睡”,背后往往藏着具体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精准解决问题:

  白天不睡:多与环境或习惯有关

  白天光线充足、外界声音嘈杂(比如家人做家务、邻居说话),或者身边有吸引宝宝的玩具、家人频繁互动,都可能让宝宝被外界刺激吸引,即便困了也舍不得睡。还有些宝宝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没有建立 “白天也需要小睡” 的认知,也会出现白天闹觉的情况。

  晚上不睡:多与家庭氛围或作息紊乱有关

  很多家庭白天大人上班,晚上家人团聚后氛围会变得热闹,比如大人聊天、看电视、陪宝宝玩激烈的游戏,这些都容易让宝宝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平静下来。另外,如果宝宝下午小睡时间过长(比如超过 2 小时),或者傍晚还在睡 “黄昏觉”,也会打乱夜间睡眠节奏,导致晚上不肯入睡。

  家长必做:3 步帮宝宝养成好睡眠习惯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宝宝闹觉问题,关键在于帮宝宝建立规律、健康的睡眠习惯,家长可以从这 3 点入手:

  1. 从小培养 “固定睡前仪式”

  从宝宝 3-4 个月开始,就可以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流程,比如 “洗澡→换睡衣→喂奶 / 喝水→讲故事 / 唱摇篮曲→关灯哄睡”。这套固定的仪式会给宝宝传递 “‘做完这些事,就该睡觉了’” 的信号,帮助他们形成条件反射,慢慢学会主动平静下来,为入睡做准备。

  2. 根据宝宝月龄,调整作息细节

  调整家长作息,顺应宝宝需求:如果家长习惯晚睡,或者下班回家后想多陪宝宝玩一会儿,导致宝宝跟着熬夜,就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作息 —— 比如提前 1-2 小时开始准备宝宝的睡前流程,减少夜间互动的兴奋度,用温和的方式陪伴宝宝入睡。

  控制白天小睡时间:6 个月以上的宝宝,下午小睡时间建议控制在 1-1.5 小时内,并且尽量在下午 4 点前结束小睡,避免 “黄昏觉” 影响夜间睡眠。如果宝宝下午睡得太久,家长可以轻轻唤醒宝宝,通过喂奶、换尿布等方式帮助宝宝清醒。

  3. 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睡眠环境对宝宝入睡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和家人提前沟通,在宝宝睡前 1 小时尽量保持家中安静,避免大声说话、看电视或玩噪音大的玩具;卧室光线调暗(可以用小夜灯),温度控制在 22-25℃,湿度保持在 50%-60%,给宝宝创造一个温暖、安静、舒适的入睡环境。

  宝宝的睡眠问题,从来不是 “故意闹人” 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家长用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当我们理解了宝宝闹觉的真正原因,学会抓住睡眠信号、调整作息习惯,就能帮宝宝慢慢养成自主入睡的能力,让睡前时光从 “鸡飞狗跳” 变成温馨的亲子陪伴时刻。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