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很多新手妈妈亲喂时会遇到 “宝宝含不住乳头”“喂完肩膀酸痛”“乳头被吸破” 的问题,其实核心是没找到适合自己和宝宝的喂养姿势。好的亲喂姿势能让宝宝轻松含接、妈妈省力,以下 4 个常用姿势,附具体操作要点,新手妈妈可按需尝试:

1. 摇篮式(最经典,适合大多数妈妈)
适用场景:坐着喂奶(如沙发、哺乳椅),适合足月、体重正常的新生儿,也是妈妈们最容易上手的姿势。
操作步骤:
① 妈妈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脚下垫个小凳子(让膝盖抬高,减少腰部压力),背部靠紧椅背,全身放松;
② 将宝宝的头部放在妈妈一侧胳膊的肘弯处(比如喂左侧乳房,用左臂托宝宝),宝宝的身体紧贴妈妈的身体,宝宝的腹部对着妈妈的腹部,宝宝的下巴轻轻碰到妈妈的乳房;
③ 妈妈用另一只手(右手)托住乳房,食指和拇指呈 “C” 形(不是捏乳头),轻轻扶住乳晕(乳头周围深色区域),引导乳头靠近宝宝的嘴巴,等宝宝张大嘴巴时,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宝宝口中;
④ 喂完一侧后,换另一侧乳房,同时换另一侧胳膊托宝宝(比如喂右侧用右臂),保持宝宝身体始终紧贴妈妈。
关键提醒:别让宝宝的头部悬空,也别弯腰低头看宝宝,靠调整椅子高度和脚下凳子,让宝宝主动靠近乳房,减少妈妈颈部和肩膀的负担。
2. 侧躺式(适合夜间喂奶,解放双手)
适用场景:妈妈躺着喂奶(尤其是夜间,不用起身,能多休息),也适合剖腹产妈妈(避免压迫伤口)。
操作步骤:
① 妈妈和宝宝都侧躺在床上,面对面,妈妈的头部可以枕个枕头,宝宝的头部也垫个薄枕(高度和妈妈的乳头平齐,避免宝宝仰头或低头);
② 妈妈的身体和宝宝的身体完全贴合(宝宝的腹部贴妈妈腹部,宝宝的腿夹在妈妈的腿中间),让宝宝的嘴巴刚好对着妈妈的乳头;
③ 妈妈用一只手轻轻扶住宝宝的背部或臀部,确保宝宝不会翻身,另一只手轻轻引导乳头进入宝宝口中;
关键提醒:夜间侧喂时,妈妈一定要保持清醒,别睡着后压到宝宝(可在宝宝和妈妈之间放个小靠枕隔开),喂完后也别让宝宝单独侧躺(避免吐奶呛咳),最好抱起来拍嗝后再放回小床。
3. 橄榄球式(适合剖腹产、早产儿,或双胞胎妈妈)
适用场景:剖腹产妈妈(宝宝的重量不会压到腹部伤口)、早产儿(宝宝体型小,方便妈妈精准控制含接)、双胞胎妈妈(可同时抱两个宝宝喂奶)。
操作步骤:
① 妈妈坐在椅子上,背部靠紧,将宝宝抱在身体一侧(比如左侧),宝宝的头部朝上,身体夹在妈妈的胳膊和躯干之间,妈妈用胳膊托住宝宝的头部和颈部(手掌托头,小臂托身体),宝宝的脚朝向妈妈的背后;
② 妈妈用另一只手托住乳房,引导乳头靠近宝宝的嘴巴,让宝宝张大嘴巴后含住乳头和乳晕;
③ 若为剖腹产妈妈,可在宝宝身体下方垫个小枕头,减少宝宝对伤口的压迫;若喂双胞胎,可在妈妈两侧各抱一个宝宝,用两侧胳膊分别托住,同时喂两侧乳房。
关键提醒:这个姿势对妈妈的胳膊力量有一点要求,可在胳膊下方垫个靠枕,减轻疲劳。
4. 交叉式(适合乳头扁平、宝宝含接困难,或妈妈手劲小)
适用场景:妈妈乳头较短或扁平(方便更好地引导乳头)、宝宝含接能力弱(如早产儿),或妈妈胳膊力气小,托不住宝宝全身时。
操作步骤:
① 妈妈坐着喂奶,比如喂左侧乳房,不用左臂托宝宝,而是用右臂(交叉过来)托宝宝的头部和身体 —— 将宝宝的头部放在右臂肘弯处,宝宝的身体紧贴妈妈,腹部对腹部;
② 妈妈用左手(同侧手)托住乳房,引导乳头进入宝宝口中,右手可以同时轻轻扶住宝宝的臀部,让宝宝更稳定;
关键提醒:这个姿势的优势是 “同侧手托乳房”,能更精准地调整乳头位置,帮助含接困难的宝宝顺利吃到奶,妈妈也能更好地观察宝宝的含接情况。
姿势再对,不如 “含接” 正确!这 2 个含接要点别忽略
无论用哪种姿势,“宝宝正确含接” 才是关键 —— 含接错了,妈妈容易乳头疼痛、皲裂,宝宝也吃不到足够的奶:
① 含接时,宝宝要 “张大嘴巴”(像打哈欠一样),嘴巴要含住大部分乳晕(不是只含乳头),乳头应放在宝宝口腔的深处;
② 含接后,宝宝的嘴唇会 “外翻”(像鱼嘴一样),下巴紧贴妈妈的乳房,吃奶时能看到宝宝的脸颊鼓起,听到明显的吞咽声(咕咚咕咚)。
如果喂完奶后乳头疼痛、皲裂,或宝宝吃奶时没有吞咽声,大概率是含接错了,可轻轻将手指伸进宝宝嘴角,让宝宝松口后重新含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