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虽名称复杂,但核心是儿童在睡眠时,上气道(涵盖鼻、咽、喉)频繁出现部分或完全阻塞,进而干扰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引发一系列生理与病理层面的改变。
这种情况并非特定年龄段专属,但在2-6岁的孩子中更为常见,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约在1%-5%。
以下三类儿童相对更容易受到这种综合征的影响:
其一,患有各类先天性疾病的儿童,像早产儿、唐氏综合征患儿、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如肌营养不良、脑瘫等)、存在头部畸形(如牙齿畸形)、软骨发育不全以及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障碍的孩子。
其二,肥胖儿童以及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问题的儿童。
其三,经常处于二手烟环境,或是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儿童。
关于遗传因素是否会引发该综合征,目前尚未有定论,但研究显示,一些临床综合征与之关联密切,比如唐氏综合征、贝克威斯-维德曼综合征(一种先天过度生长疾病,出生前可能就存在过度生长,出生后可能出现新生儿低血糖,还伴有巨舌、内脏肿大、半边肥大等症状,耳朵上会有特殊折痕和小凹陷)、普瑞德-威利综合征(又称小胖威利综合征,是罕见遗传性疾病,新生儿及婴儿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生长缓慢、嗜睡、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那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呢?
从名称就能看出,呼吸方面的不适是主要表现,例如呼吸费力、出现呼吸暂停、睡眠时憋气,还有张口呼吸和打鼾(尤其是频繁发生或鼾声较大的情况)等。
若情况较为严重,还可能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
一是生长发育迟缓,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可能落后于同龄人。
二是面部发育变形,比如形成腺样体面容。
三是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困倦、总想睡觉,注意力难以集中,还可能出现多动、叛逆、冲动或其他攻击性行为。
四是引发心肺疾病,包括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
五是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具体表现为呼吸不顺畅、脉搏加快等。这是因为孩子睡觉时气道阻塞,导致呼吸受阻,既无法获取充足氧气,也不能正常排出二氧化碳,使得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偏高、氧气含量偏低,从而引发这些症状。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睡眠质量差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通过完善夜间多导睡眠描记术等专业检查,做出准确判断。
这种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对于病情较轻的孩子,可以先进行观察评估(最长6个月),同时采取支持治疗。比如,为肥胖的孩子提供减重指导,进行健康睡眠行为和睡眠卫生方面的引导,当孩子鼻黏膜干燥或有结痂时,按需使用生理性海水或生理盐水喷鼻等。
对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且其他方面健康的孩子,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不过,这需要专家进行全面评估后,与家长共同决定是否实施手术。
气管切开术是最后的手术治疗手段。多数需要进行该手术的患者,是由于神经肌肉问题导致张力减退引发气道塌陷,或是存在严重的颅面异常。
此外,还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气道正压治疗。通过让孩子佩戴面罩,向气道施加压力,以此预防鼻、咽、喉部梗阻,减少睡眠中断和呼吸不畅的情况。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鼻部症状(鼻塞、流涕等)、眼睛刺激症状(眼睛不适、结膜炎等)、皮肤破损甚至溃疡,还可能影响面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
如果孩子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方面,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症状。要让孩子远离易过敏物质,如花粉、霉菌、螨虫、蟑螂等,同时避免孩子处于二手烟环境,防止这些因素引起鼻黏膜充血(鼻塞),增加鼻、咽、喉部的呼吸阻力。孩子睡觉时,可以采用体位疗法,比如抬高床头或让孩子侧睡,帮助其呼吸更顺畅。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肥胖。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保持饮食均衡,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甜食和加工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体重超标或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上气道阻力,可能使症状加重。(文章整理自鲍秀兰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