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带娃群里常看到妈妈们感慨:“早教课永远是妈妈陪,爸爸要么加班,要么在家刷手机,好像孩子的成长只是妈妈的事。” 其实,对孩子来说,爸爸的早教参与度,直接影响着安全感建立、性格养成甚至认知发展 —— 爸爸的陪伴方式自带 “粗犷感”“探索欲”,这些是妈妈难以替代的特质。
别让 “不会带娃”“没时间” 成为借口,爸爸参与早教,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做好这 3 件事,就能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力量。
图片源自:编辑网图片库
技巧 1:用 “爸爸式游戏”,带娃解锁 “力量与冒险”
妈妈陪娃时,可能更习惯 “温柔互动”:轻声读绘本、慢慢搭积木、小心喂辅食…… 而爸爸天然擅长 “动态游戏”,这种带点 “小挑战” 的互动,能帮孩子锻炼勇气和肢体协调。
试试这些 “爸爸专属游戏”:
举高高:把宝宝架在肩膀上(注意保护腰部和颈部),慢慢走、轻轻晃,说 “我们坐飞机啦,飞到沙发那里去!”—— 这种高度变化和视野拓展,能刺激宝宝的空间感知。
力量对抗:等宝宝会走路后,玩 “推爸爸” 游戏(爸爸半蹲,让宝宝推自己的手),说 “哎呀,宝宝力气好大,快把爸爸推倒啦!”—— 在安全范围内的 “力量互动”,能帮孩子建立身体自信。
户外探索:带娃去公园时,不总抱着,而是牵着他踩踩积水、摸摸树皮、捡捡小石子,说 “你看这树叶正面是绿的,反面有点白呢”—— 爸爸的 “放手式探索”,能让孩子更大胆地接触世界。
这些游戏看似 “简单”,却在悄悄传递:“爸爸很有力量,和他在一起很安全,我可以放心尝试。”
技巧 2:用 “日常碎片时间”,把陪伴融入 “生活细节”
很多爸爸说 “我加班多,没时间深度陪娃”,但早教从来不是 “整块时间的任务”,而是藏在接送、吃饭、睡前的碎片里。哪怕每天只有 20 分钟,用对方式也能让孩子感受到 “爸爸很在意我”。
3 个 “零门槛” 融入场景:
接送路上:送宝宝去托班或公园时,别一路沉默,指着路边的树问 “这棵树的叶子像不像小扇子?”;遇到小狗时说 “你看它摇尾巴,是不是在说‘你好’?”—— 用对话帮孩子观察世界,培养语言能力。
吃饭互动:给宝宝喂饭时,不只是 “机械喂食”,可以玩 “飞机要降落啦”(勺子假装飞机),或让他自己抓着吃,笑着说 “宝宝吃得满脸都是,像只小花猫”—— 在轻松的氛围里,帮他接受自主进食,减少挑食抗拒。
睡前 10 分钟:不只是 “拍睡”,可以和宝宝玩 “摸鼻子” 游戏(“爸爸指你的鼻子,你指爸爸的眼睛”),或讲个 “爸爸小时候” 的故事(哪怕是编的:“爸爸小时候也喜欢踩水坑,结果鞋子湿了被奶奶说啦”)—— 这些专属回忆,会成为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爸爸的陪伴不需要 “完美”,哪怕有点笨拙,只要 “用心参与”,孩子都能感受到。
技巧 3:和妈妈 “分工不抢功”,让孩子看到 “合作的力量”
早教中最忌讳的是 “爸爸当甩手掌柜” 或 “妈妈过度包办”,其实夫妻搭配能发挥 “1+1>2” 的效果:爸爸擅长的 “大动作游戏”,妈妈擅长的 “精细互动”,结合起来能给孩子更全面的刺激。
聪明分工的 3 个原则:
不指责,多配合:妈妈教宝宝串珠子(精细动作)时,爸爸可以在旁边玩 “滚球”(大动作),让宝宝自由选择,而不是爸爸指责 “你别总让他坐着”,妈妈抱怨 “你能不能小心点”。
让孩子看到 “爸爸也会求助妈妈”:比如爸爸给宝宝换尿布时,笑着说 “哎呀,爸爸总弄不好魔术贴,妈妈快来教教我”—— 这种 “不装权威” 的互动,能让孩子学会 “遇到问题可以求助”,也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尊重。
夸对方的付出:爸爸陪娃玩后,对宝宝说 “妈妈今天给你读了 3 本绘本,她知道你最喜欢小熊的故事呢”;妈妈可以说 “爸爸带你踢皮球时,一直保护你不摔倒,是不是很厉害?”——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都在为他的成长努力。
最后想说:爸爸的 “参与感”,比 “做得多完美” 更重要
孩子从爸爸身上学到的,不只是怎么玩游戏、怎么探索世界,更重要的是 “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 当爸爸放下手机,认真听孩子咿咿呀呀说话;当爸爸笨拙地学着给孩子冲奶粉;当爸爸把孩子举过头顶时笑得比孩子还开心…… 这些瞬间,都在悄悄塑造孩子的内心。
早教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 “任务”,而是一个家庭的 “共同成长”。爸爸的每一点参与,都会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坚实的力量 —— 就像那句话说的:“最好的早教,是爸爸爱妈妈,两个人一起陪孩子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