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健康 > 正文

被忽视的成长隐患: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隐秘危害与科学应对

http://www.baoqin.com 2025-08-12 13:56:10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在家长们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殚精竭虑,忙着补充钙、锌、维生素等营养时,一种常见却易被忽略的元素缺乏正悄悄威胁着儿童健康 —— 铁元素不足引发的缺铁性贫血。这种看似只是 "血红蛋白偏低" 的问题,实则像一颗隐匿的定时炸弹,对孩子的多个系统造成累积性伤害,其危害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


图片源自:AI生图
 

  贫血的多系统侵害:不止于面色苍白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表现远非 "脸色不好" 那么简单,它像一张细密的网,缠绕着孩子的身体机能与生长发育。最直观的皮肤黏膜改变常常是最早的信号: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失去健康的红润,呈现出淡淡的苍白色,就像被抽走了生机的花瓣。与此同时,孩子会变得异常疲乏,以前活泼好动的身影渐渐沉寂,对游戏和运动失去兴趣,稍微活动就喊累。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头晕、耳鸣会成为学习时的干扰项,课堂上频频走神背后可能正是缺铁在作祟。

  更令人担忧的是内脏器官的改变。肝脏和脾脏的肿大在贫血儿童中并不少见,而且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年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肝脾肿大就越明显。这就像身体在发出无声的求救信号,用器官的代偿性增大来应对铁缺乏带来的供氧不足。

  消化系统也会因缺铁而陷入紊乱。孩子的食欲会莫名减退,饭桌上的饭菜再也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更有少数儿童会出现异食癖 —— 对泥土、纸张、墙皮等非食物产生强烈的进食欲望,这看似怪异的行为其实是身体对铁元素极度渴求的反常表现。呕吐、腹泻等肠胃不适也会接踵而至,口腔炎、舌炎或舌头萎缩则让孩子在进食时备受煎熬,形成 "吃得越少越缺营养,越缺营养越不想吃" 的恶性循环。

  神经系统的损伤或许是最隐蔽却影响最深远的。缺铁会让孩子变得烦躁不安,稍有不顺心就哭闹不止;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为萎靡不振,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在学习场景中,这种损伤会转化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直接影响认知发展。当贫血发展到较严重的阶段,心血管系统也会受到波及,心率增快成为身体为了弥补缺氧而做出的无奈调整。

  科学应对:从诊断到治疗的关键步骤

  当孩子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时,科学规范的治疗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此时,家长需要明确一个重要原则:饮食调理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绝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铁剂补充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核心措施,具体的用药剂量和频次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切勿擅自增减或停药。

  一般来说,铁剂需要持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的 6~8 周。这是因为,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的恢复只是初步的治疗效果,而身体内储存铁的补充需要更长时间,只有让储存铁达到正常水平,才能真正降低贫血复发的风险。在补充铁剂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建议同时服用维生素 C,因为维生素 C 能显著促进铁的吸收,让补铁效果事半功倍。

  服用铁剂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常常让家长感到困惑。液体补铁剂可能会使孩子的牙齿暂时变成灰黑色,这是铁剂附着在牙齿表面造成的,并非伤害牙齿,只要在服药后让孩子喝点水或漱口,就能有效减轻这种情况。另外,补铁期间孩子的大便会变黑,这是铁元素在肠道内代谢的正常结果,家长无需为此担心。

  预防为先:筑起儿童铁营养的防护墙

  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从孩子出生后的喂养细节入手,就能有效降低缺铁风险。

  当宝宝满 6 个月时,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及时添加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是预防缺铁的第一道防线。强化铁婴儿米粉、肉泥等都是理想的初始辅食选择。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先让宝宝尝试强化铁米粉,调成稀糊状,观察 3 天确认没有过敏反应后,再逐步引入土豆泥、南瓜泥等其他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富含铁的食物至关重要。动物肝脏、畜禽肉类、动物血制品等属于血红素铁,吸收率高,是补铁的最佳选择。而菠菜等绿叶蔬菜虽然含铁量不低,但其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不能作为补铁的主要来源。

  让补铁效果最大化的小窍门是搭配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水果。在给孩子食用富铁食物的同时,搭配冬枣、草莓、樱桃、橙子、橘子、柚子、猕猴桃、白菜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能显著提高铁的吸收率,让每一口食物中的铁都得到充分利用。

  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储存铁的时间不足,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需要给予特别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1 年发布的《低 - 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以及我国 2009 年的《早产 / 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 2~4 周就需要开始补充铁剂,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 2 毫克,补充时间需持续至纠正年龄 1 岁(具体用量需严格遵照医生医嘱)。

  铁元素虽微小,却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 "动力源"。关注孩子的铁营养状况,及时发现缺铁信号,科学应对贫血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足的营养滋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不仅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与科学喂养,更需要将铁营养知识融入日常育儿观念中,让 "防患于未然" 成为守护儿童健康的常态。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