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健康 > 正文

守护生命防线:溺水预防与科学施救指南

http://www.baoqin.com 2025-08-07 13:53:07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夏日炎炎,水域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但潜藏的溺水风险也随之攀升。据相关数据统计,溺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尤其在夏季,更是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亡的 “头号杀手”。面对这一严峻的安全隐患,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和正确的施救方法,是守护生命的重要防线。

图片源自:AI生图

  筑牢预防防线,远离溺水风险

  预防溺水的关键在于从源头规避危险,在不同的水域场景中,我们都应时刻保持警惕,严守安全准则。

  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是保障安全的首要前提。正规泳池配备有专业的救生人员和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杆等,并且水质经过严格检测,能有效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进入泳池后,要自觉遵守场所的安全规则,不嬉戏打闹、不进行危险动作,如潜水、追逐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碰撞、抽筋等意外情况,进而引发溺水。

  游泳前的准备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充分的热身运动能活动开身体的各个关节和肌肉,有效预防游泳时出现抽筋现象。热身时间建议不少于 10 分钟,可以进行伸展、慢跑等运动,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同时,要密切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水温,雷雨天气绝对不能下水游泳,水温过低时也应谨慎,因为低温可能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身体不适。

  在参与乘船、漂流等水上活动时,穿好救生衣是必须坚守的安全底线。救生衣能在意外落水时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浮力,大大提高生存几率。无论自己的水性有多好,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务必全程穿着救生衣,并且要检查救生衣的卡扣是否牢固、尺寸是否合适,确保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家长和学校要反复告诫孩子,绝对不能独自或结伴前往野外水域游泳、玩耍。野外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情况复杂,水下可能存在暗礁、漩涡、水草等危险因素,而且缺乏专业的救生保障,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安全演练等方式,让孩子深刻认识到野泳的危险性,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

  掌握科学施救,避免二次伤害

  当遇到有人溺水的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施救方法至关重要,错误的施救方式不仅可能无法救出溺水者,还会让施救者自身陷入危险,造成二次伤害。

  “叫” 是安全施救的第一步。发现有人溺水后,要立即大声向周围的人呼救,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迅速拨打 120 急救电话。在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清晰、准确地说明溺水发生的地点、溺水者的人数和大致情况,以便医护人员能快速赶到现场。大声呼救能在短时间内聚集更多力量,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这比独自一人盲目行动要有效得多。

  “伸” 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溺水者进行施救的有效方法。如果溺水者距离岸边较近,可以寻找身边长度足够的工具,如长杆、竹竿、衣物连接成的绳索等,将一端伸向溺水者,让其抓住后,再将其拉向岸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站稳脚跟,避免被溺水者拉入水中。使用工具施救既能保证施救者的安全,又能为溺水者提供稳定的支撑,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救援方式。

  “抛” 也是重要的施救手段。当身边有救生圈、救生衣、浮板等漂浮物时,要迅速将其抛掷到溺水者附近,让溺水者能够抓住这些物品,借助浮力保持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等待进一步的救援。抛掷时要注意技巧,尽量准确地扔到溺水者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同时要大声提醒溺水者抓住漂浮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切勿采取手拉手的方式施救,也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当溺水者处于慌乱状态时,力气会变得非常大,手拉手施救很容易导致施救者被一同拉入水中,造成多人溺水的悲剧。而对于没有专业救生技能的人来说,盲目下水救人,不仅难以成功救出溺水者,自身也可能因为不熟悉水域情况、体力不支等原因发生危险。

  此外,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如果溺水者已经被救上岸,要及时检查其生命体征。若溺水者失去意识但还有呼吸,应使其保持侧卧位,清理口腔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赶到。

  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但只要我们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施救知识,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溺水风险,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敲响安全警钟,让每一次与水的接触都能平安顺遂。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