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亲子新闻 > 正文

当孩子突然不想上兴趣班:一场关于理解与尊重的教育实践

http://www.baoqin.com 2025-08-07 10:57:15 来源:宝亲网

  "妈妈,我不想去轮滑课了!"这声突如其来的宣告让正在准备出门的我停下了动作。我的小女儿向来热爱轮滑,每次课后都要在场地多滑几圈才肯离开,今天的反常表现引起了我的警觉。

  环顾四周,我注意到她正和堂姐玩得不亦乐乎,两人笑声不断。我瞬间明白了什么,试探性地问:"你是不是还没和堂姐玩够?"她眼睛一亮,点了点头。这个简单的互动让我意识到:孩子的"不想"背后往往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而非真正的抗拒。

  我没有选择常见的处理方式——催促、命令或是许诺奖励,而是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们晚点去好吗?你想再玩20分钟还是10分钟?"这个选择权交到她手上的瞬间,我看到她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当然是20分钟!"她欢呼着跑开,继续投入与堂姐的游戏。

  这20分钟里,我完成了两件事:一方面为她准备轮滑所需的物品,另一方面给教练发信息说明我们会稍晚到达。当闹钟响起时,她已经心满意足地主动过来穿装备,全程没有一丝不情愿。最终,我们顺利到达轮滑场,她像往常一样快乐地投入练习。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中"停顿"的重要性。当孩子表现出反常行为时,那个按下暂停键的时刻恰恰是最珍贵的教育契机。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当一个人被理解和接纳时,他才有可能改变。"强迫孩子立即服从或许能解决当下的时间问题,却可能错过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能显著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在我的案例中,不是"去或不去"的二选一,而是"什么时候去"的弹性选择,这既维护了课程的严肃性,又尊重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种"有限选择"策略被证实能有效减少亲子冲突,同时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更深层次看,孩子对兴趣班的临时抵触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社交需求未满足、课程难度突然增加、师生关系变化,甚至是简单的身体疲惫。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指出,成人对儿童情绪的敏感回应能够促进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健康发育,这部分区域正负责情绪调节和决策制定。

  将育儿比作游戏升级恰如其分。每个突发状况都是一个新的关卡,而通关秘籍往往不是强硬的手段,而是耐心的观察和灵活的应对。就像游戏中的角色需要适时补充能量一样,孩子也需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获得情感上的"补给"。

  这次轮滑课的小插曲教会我:教育不是一场必须按时间表行军的急行军,而是一段需要随时调整步伐的共同旅程。当我们愿意停下脚步倾听孩子的心声,往往会发现那些看似任性的拒绝背后,藏着他们最真实的需求和成长信号。而这,正是智慧养育的精髓所在。文章整理自@绘本妈妈海桐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