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真正的教育智慧,往往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对于家长而言,为孩子的作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就是助力孩子成长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涵盖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蕴含着独特的门道。
作业前:全方位准备,营造良好开端
有些孩子写作业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小动作不断。对于这类孩子,放学后不宜立即开始写作业。家长可以从玩、吃、物三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玩得畅快 :先让孩子到户外放松一下,进行十分钟左右的跑步、跳绳等运动,释放多余的精力,从而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作业中。
吃得健康 :让孩子适量进食健康的食物,如玉米、粗粮、鸡肉肠等,既能避免因饥饿影响学习效率,又不会因过饱而感到困倦。
准备充分 :整理好桌面,仅摆放与作业相关的文具和书籍。文具选择简约款,提前找齐所需书籍,防止写作业时因寻找物品而分心。
作业中:尊重自主性,守护学习专注力
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要做到不打断、不纠错、不加量。
1. 避免中途打扰 :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端水果、递牛奶的行为,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正确的做法是:
让孩子在独立的房间里写作业,同时全家人避免看电视等干扰行为。
使用计时器,将写作业模拟成考试场景,要求孩子不翻书、不看答案,遇到难题先标记,过后再解决。
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不要玩手机,可携带书籍或杂志,在孩子斜后方安静阅读,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2. 减少即时纠错 :家长紧盯孩子作业,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即纠正,会让孩子变得紧张、焦虑,甚至产生“橡皮综合症”,影响正常发挥。不妨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检查,将不会的题目和未察觉的错误整理到错题本上。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不要让孩子当天就做错题,而是隔天再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拒绝临时加量 :当孩子提前完成作业时,家长若又布置新任务,会让孩子产生拖延心理。家长应提前告知孩子当天的学习任务,减少临时变动。若孩子高效完成作业,就奖励他们更多自由时间,激发学习积极性。
作业后:引导自我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有些家长习惯帮孩子检查作业,导致孩子在考试时成绩不理想。因为家长代劳检查,掩盖了孩子的知识漏洞。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孩子自我检查的能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缩小检查范围,如提示“这三道题中有一道错误”,引导孩子逐步学会自查。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适当扩大检查范围,给予他们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此外,整理错题、刷错题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查缺补漏,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