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亲网讯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渐渐意识到,缺乏主体性的父母往往会在无意识中惯坏孩子。这种缺乏,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担忧与不安,比如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担心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每当听到别人的一句话,或是孩子稍有出格的表现,我们便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没有稳定的育儿观念,我们在严厉与纵容之间摇摆不定。时而因为自责而对孩子妥协,用物质或情感上的补偿来弥补内心的愧疚;时而又觉得过于放纵,便突然变得严厉冷漠,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这种不稳定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也让我们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育儿焦虑之中。
与孩子的心理边界模糊,是我们的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情绪常常受到孩子行为的影响,本能地害怕孩子的哭闹。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我们有时会陷入妥协的泥潭,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有时又会失控吼骂,用极端的方式来制止他们的行为。这种两极化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学会了用情绪来控制我们,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借此来确认来自我们的爱。
然而,育儿先育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需要找回自己的主体性。那么,如何找回主体性呢?
第一,学会信任自己。我们要相信自己作为父母有独特的价值和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回顾育儿的点滴经历,记录孩子的饮食、睡眠、情绪变化等细节,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当我们自信且定位清晰时,就不会轻易被外界的意见所左右,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筛选和接受各种育儿建议。
第二,学会课题分离。我们要将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的情绪分开来处理。当自己有情绪时,先接纳自己的情绪,等心情平和后再去面对孩子的情绪。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边界,也让我们能够保持育儿的主体性。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会更有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的爱是稳定和可靠的。
第三,持续学习。育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机遇。通过阅读经典的育儿书籍、参加优质的育儿课程等方式,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和技能。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的教育要点,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时更加从容不迫。同时,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承接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明确并坚守育儿规则和边界。针对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制定明确的规则,如道德、行为规范、作息等,并与家人和孩子共同商讨确定以确保大家都能理解和遵守。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我们要坚定地维护规则但也要无条件地安抚和接纳他们的情绪。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因为孩子的行为往往是从模仿我们开始的。
找回主体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在育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