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亲网讯 我们尝试与孩子沟通,希望他们远离某个危险或避免某种行为时,该则呢么正确的表达呢?很多家长认为“这有什么难的呢?”其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发出的指令是错误的,是无法让孩子直接理解的。让我们以“小心水杯”为例,看看该怎么更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们可能会简单地说:“小心水杯。”然而,这样的形容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过于抽象。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小心”具体意味着什么。
为了让孩子更明确,我们可能会改为:“不要碰到水杯。”这样的指令更为具体,但孩子可能会对“不要”这样的否定词产生困惑或反感。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为肯定句:“离水杯远点。”这样的说法更为直接,也更容易被孩子理解。
但仅仅给出一个简单的指令可能还不够。孩子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要这样做,尽管她们有时候并不会直接提问。所以,我们可以解释原因:“离水杯远点,因为我担心你打碎了。”这样,孩子不仅能理解行为,还能知道背后的原因。
然而,直接指出孩子的某种特质或习惯,如“你总是毛毛躁躁容易打碎”,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标签化。所以,客观的描述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分享自己的感受:“离水杯远点,因为我担心水杯打碎后我会不高兴,可能会对你发脾气。”这样的说法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家长的情感,并可能因此更为体贴。
最好的沟通方式,或许是与孩子建立一种合作与关心的关系。例如:“离水杯远点,因为我很喜欢那个水杯,而且现在已经买不到了。你能帮我保护它吗?比如,把它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非常感谢!”这样的请求不仅表达了关心,还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但话说回来,最有效的策略可能是直接采取行动,走过去把杯子移开,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把杯子放在孩子难以触及的地方。这样,我们不仅可以避免潜在的冲突,还能确保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