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亲网讯 小学生那些不易被察觉的坏习惯,其实早已触发了被分流的倒计时开关。
1、数学不会用演算纸或者根本就不用。
①低年级时,孩子们依赖自己的算术能力,通常能够通过口算解决问题,甚至在应用题中使用的步骤也很少。因此,他们养成了不使用演算纸的习惯。到了高年级,他们仍然坚持老方法,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够清晰地计算。因此,经常出现类似15×4和14×5都等于60的错误,以及50×50等于250的情况。
②随着年级的升高,步骤变多了,但他们依然没有改变只用脑子思考而不用笔写的习惯。当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自认为记得清楚时,经常出现问答不匹配的情况。如果能够在演算纸上逐步进行计算,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事实上,很多错误或马虎都是由于这一习惯造成的。
2、背诵,只背不写还是不落实到笔上
①背古诗和文言文很熟练,只要一考试就得不到满分。基本都是写错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
②英语单词也是如此,虽然发音准确,却在写单词时要么多了一个字母要么少了一个字母。
这样的学习方法很不好,一定要一边背一边写,形成肌肉记忆才行。
3、整理错题一遍就完了,再也不去碰了
①错题本身就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听老师讲解或查看答案后就直接改正了。根本没有分析和总结这类题目后续应该如何应对或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通过总结才能举一反三。
②整理错题也有一定的方法,需要遵循艾宾浩斯记忆法。除了当天的复盘,还应在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和半个月这几个时间点对错题进行复习和强化记忆。即使无法做到精确的时间安排,也要隔几天翻看一下错题,并独立地再做一遍。
如果错题就是一改了之,那你只是瞬间记忆,下次做还是一样的错。
4、书本知识看似会了,实际根本没搞懂
①在低年级,他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分层次解答的题目,这些知识大部分是从其他同学那里听来的。然而,自己却无法说清楚,因此直接跳过了。
②高年级会出现一些公式的推导,但孩子们根本没有理解,只是死记硬背用公式进行计算。一旦需要灵活应用公式或推导公式的变形题,他们就完全无助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公式推导的来龙去脉。只有深入学习教科书才能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5、不复习直接写作业,没预习课堂效果差
①放学后直接写作业是一个好习惯。然而,观察他们写作业的情况,基本上是一会儿写一会儿翻书,效率非常低下。
②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根本没有完全消化。如果放学后没有进行复习,那么写作业的过程必然是断断续续的。关键是,翻书和抄写有什么区别呢?
③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第二天的课堂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其他同学可能已经预习了课文或提前背诵了公式。而没有进行预习的孩子会相对慢一些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就会与其他孩子脱节。
事实上,这些习惯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察觉,我们可能只会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是智商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小开始重视这些习惯,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一定要杜绝,否则很难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