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心理 > 正文

对孩子合理的期待是推她向上的动力

http://www.baoqin.com 2023-07-17 14:02:51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可能你也有过类似经历,某门课的老师觉得你行,对你有期望、总是鼓励你:“你很有潜力,再努力一下能考更好!”“你的实力不止这点啊。” 遇上这样的老师,你这门课很可能就能学得更好。遇上一两个这样的老师,或许真的人生都因此改变了。

  而如果一门课的老师对你没有什么关注,没什么要求,觉得你就是不行,你会打不起精神去努力,反正就那样呗。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名词自证预言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相关研究印证了这一点的确存在。

  心理学家Darly和Fazio(1980)把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人的行为,这种现象叫做自证预言(self fulfilling prophecies)。

  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1968)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在一项研究中,罗森塔尔从一所小学的六个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通报了根据测试一些孩子会表现出较大的进步(实际是随机选的)。8个月之后,再次测验,结果发现,被指名的孩子,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老师对他们在品行方面也做了较好的评价。

  父母对子女也是类似的,父母相信孩子,孩子觉得自己可以优秀,很可能就更有努力的动力,敢于尝试,从而让“优秀”从预言变成现实。

  对孩子的合理期待是有意义的。

  之前讨论对孩子的期望,有很多人说:“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

  的确高期待可能导致孩子承受过高压力,亲子关系紧张,然后很迅速的,一部分人的选择就倒向了高期待A的对立面B:不做任何期待,凡事放低要求就好。这其实,陷入要么A要么B的“虚假两难谬误“之中,忽视还有中间选项。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现代教育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

  比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中(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提到:目标过低则无动力和兴趣,无法发挥潜能提升能力。

  对孩子来说,要求太高容易挫败,但不等于要求低就是好事。

  具体到学业,重要的不是一个绝对的分数值,而是孩子当下的水平,如果当下有帮助也只能考40分,那么目标即便定60也是高了,如果有帮助能考80,目标只定60,就是妥妥的低了。

  说白了怎么教,订什么目标,不是能直接照搬来的,孩子、家庭都不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王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得更好”“在过程中收获什么”,才是因材施教的本意。

  谁没有幻想过孩子有更广阔更好的人生呢,问题从来不在于高期待,而在目标是否合理,在于孩子是独自去一肩承受所有期待,还是有拆解,有帮助,有鼓励,有陪伴的去向目标攀登。

  我们的确应该警惕过高期待、有毒压力,但如果完全把正常的期待和压力都摒弃掉,会陷入虚无,引发另一种问题,不需要努力的反面不是幸福,而是空虚和无意义,这同样是值得警惕的。

  “塑造一个积极、安全自我意象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励儿童努力达成有价值的目标。”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没有期待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方向和动力,内驱就无从谈起——断线的风筝它飞不高。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17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