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3-6岁宝宝 > 正文

孩子很自私 总是以私我为中心 该怎么办?

http://www.baoqin.com 2022-07-28 15:45:18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孩子很自私,经常气人。”“我就要.....挂在嘴边。”感觉孩子很自私,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真的太自私了吗?孩子行为上的“自我中心”,那么情绪上呢?

  我们只有先认识了自己的情感,才会建立起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情感。

  让孩子认识情绪最好的途径,就是接触“真实”。

  很多理论都在说,父母要怎样要怎样,我们明明很气孩子,却表现得很“正确”,想向孩子展示,我们是个善于管理情绪的父母。

  但80%以上的信息都来自于非语言信息,而且孩子的情绪感知非常敏锐,我们以为“假装”得天衣无缝,可孩子早就明察秋毫,这反而让孩子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

  当我们有了这份觉察后,第一个改变,就是直面自己的情绪。

  孩子问:妈妈,你是不开心了吗?以前经常回答的是,没有呀,妈妈没事。

  现在的做法是,实事求是。

  [失望]孩子导致的不开心(不涉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并且孩子已经能成熟沟通了):

  “是的,妈妈是有点不开心,因为我不想你做这件事。妈妈不想你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担心,你会XXX。虽然我会不开心,也会担心,但如果你坚持做,妈妈也会支持你。”

  [委屈]与孩子无关的不开心:

  “是啊,被你发现了,妈妈现在有点烦。这是妈妈的问题,和你无关。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有时情绪来了就会乱糟糟,这也是正常的,等我梳理好了就OK了。“

  把这个问题说破,大家反而会轻松,即使有负面情绪,即使对他人情绪敏感,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当我们可以真实向孩子展现情绪,孩子也就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明白,自己也可以保持真实,而不是随时察言观色,小心翼翼。

  越能真实,越能明白自己要什么,也就越有了稳定的内核。

 

  如果只是一味忽略自己的情绪,那么这种同理心就是“迁就”,让孩子有“自己”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会到“得不到”的失望、“肆意”哭泣的权利、“受到惩罚”的愤怒,这些都是有好处的。

  真正体会过,他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正因为这样的亲身体验,他也能有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机会。

  宠坏的不是孩子的这些情绪,情绪没有对错好坏;

  真正宠坏孩子的,是我们应对孩子这些情绪的方式不对。

  要么毫无原则底线,孩子就误以为“自己的情绪是最大”的,也就是自我中心;

  要么简单粗暴,孩子的情绪被压抑,最终“报复性地寻找补偿”,也就是自私冷漠。

  想让孩子学会“感同身受”,那么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应对情绪。

  每次孩子有情绪后,不管正面还是负面,我们要做的是“积极陪伴,建设性反馈”。

  [心]积极陪伴:情绪当下,我陪在你旁边,允许你的情绪发泄,如果需要帮助,我随时准备着。

  [心]建设性反馈:情绪过后,妈妈为什么不允许这么做,为什么“不给”,怎么才能“得到”,分析原因,同时支招解决。

  这样,孩子既体会到了这种情绪,也得到了情感的支持,这种体验就会变成情绪记忆,孩子明白自己有表达任何情绪的权利,自我内核更加稳定。

  但也开始理解,这个世界规则的边界,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也掌握了处理方法,管理情绪就能更加成熟。

  而同时,自己的情绪记忆可以帮助他更好理解他人的情绪,因为那种感觉曾经一直被允许经历过。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他看到其他人的这种情绪,他马上就能调动起自己的情绪记忆,来进行回馈。

  这才是高境界的“换位思考”,这是建立在孩子的“自循环”,而不是我们自上而下的灌输。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17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