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父母指导孩子学习的态度 影响孩子学习兴趣 你做对了吗?

http://www.baoqin.com 2022-04-02 08:46:10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为什么父母的训斥、羞辱和责罚不仅无法促进孩子更好的学习,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厌学?因为学习具有“情境性”,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情感,会和学习到的知识建立关联,一起打包储存。每当孩子提取过去学到的知识时,当时学习的情绪、情感也会一并浮现,形成条件反射。如果父母常在督促孩子学习、辅导孩子作业时发脾气,甚至羞辱和惩罚孩子,那这些消极的生命体验就会导致孩子每次打开书本或考试答题时,内心都充满焦虑和恐惧,无形中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自主性,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厌世。正如萨提亚所说:“有效率的学习,无法在不信任、恐惧、不关心和胁迫的氛围中产生。父母要努力成为有影响的领导者,这意味着要成为友善、坚定、鼓舞人心和善解人意的人,这样的人必须直接从现实和爱的立场出发,而不是消极的使用权利。”
 

  《深度自然游戏》一书中,作者举过的一个例子,很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5岁小男孩正在学习踢足球。一开始,爸爸耐心地教导他如何奔跑、运球、站位,如何使用脚的不同部位,如何把握球的旋转和速度。可是,孩子并不像爸爸那样在意表现得如何,所以他自然无法达到爸爸“预期”的技术水平。显然,小男孩的心中只有玩耍……他的爸爸越来越沮丧,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小男孩显然感受到了来自爸爸的压力,他的注意力再也无法集中。他的注意力一部分用在“试着”踢好球上,另一部分用在防守来自爸爸的“进攻”上。一分心,小男孩的表现就更差了。最后,爸爸开始吼叫,小男孩哭起来。对于那天爸爸教导的内容,小男孩日后可能最多只记得3%~6%,但是爸爸对他的责骂,他体验到的挫败、沮丧和羞辱却可能影响他一辈子。例如,在学习2+2=4时如果感到有趣,这种奇妙的玩儿的感觉,或者这种愉悦的感觉会伴随到解下一道题目。如果在学习拼写或竞选加入少年棒球联赛时感到过挫败,由此而来的担忧和不安感会在下一次拼写或竞赛中如影随形。

  所以,不要把指导变成挑剔。父母越是擅长某样东西,容易忘记初学者的困难,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初学的孩子,哪里禁得起挑剔,几个回合下来,就兴致索然了。启蒙指导,要充满善意和建设性,还要限制自己的权力。这个阶段,兴趣是极为重要的指标。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对孩子说了多次都不做,教了几遍都不会,怎么可能不生气、不发脾气?可一种方式重复多次足以证明无效时,我们自己还不检讨、不改进,到底是谁愚蠢,谁屡教不改?走老路,是到不了新的地方的。想要有不一样的结果,就要学习不一样的思维和方法,从改变我们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入手,先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父母。 至于说辅导多次,孩子也没有学会,那就更不是孩子的错了。孩子能否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不仅取决于我们教了多少次,更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心智发育阶段、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还与我们的专业知识、教授方法和沟通技巧等有关。我们常常把孩子的能力问题和阶段性认知特点,视为态度问题、动机问题,是孩子主观故意跟父母作对,所以就非常容易愤怒和情绪化。如果我们对孩子所处成长阶段的身心规律特点和思维方式,多一些了解和尊重,对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和真实需求,多一些积极及时的关注和回应,我们就更可能做到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给孩子以建设性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压制和消耗孩子的生命力和自信心。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