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孩子犯错带去警局是过度教育吗?

http://www.baoqin.com 2022-03-30 10:36:43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孩子犯错带去警局是过度教育吗 ?是不是过度,是不是“教育”,作为成年人,我们先反思一下,孩子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哪里?1、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孩子是以父母为榜样的,是父母的镜像。比如很多欺凌同学的孩子,本身在家就受到父母的欺凌,他们会合理化暴力,认为拳头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再比如,有些孩子会拿家里的钱买玩具、零食或玩网游充值,因为父母也从来不尊重孩子的物权,孩子没有建立起“你的”、“我的”的概念;2、对父母行为的反应。父母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反馈导致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比如孩子做得很好的时候,要父母陪,父母说没时间,但孩子一说脏话,父母马上围上来批评教育,孩子发现说脏话能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问题就被固化下来了。3、对父母关系的投射。比如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发现自己在外面惹了祸,被老师或同学家长找,爸妈反而不吵了,合起伙来对付自己,关系看似反而好了一些,孩子为了维持父母间的关系去做问题的制造者,把自己变成问题孩子。

  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我们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给孩子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等有关,那么如果说孩子犯了错,要带孩子去警局,那是不是作为孩子监护人的我们该先去警局“自首”,接受惩罚,因为我们才是滋生孩子那个错误的“因”和“土壤”。每一个逼着孩子去派出所“自首”的父母,其实都是在向世人标榜:你们看,孩子犯错跟我没丝毫关系,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我是严厉的、负责的、高尚的。这种借助外力和强权,通过恐吓来惩罚孩子的方式,不仅无助于孩子内在的自省、觉悟和成长,还给孩子制造了深深的羞愧感和负罪感,贴上了“坏小孩”的标签。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着一个正面的动力和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们常常指责孩子的问题屡教不改,背后或因我们没有关注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动机和意愿,对孩子的真实需求无法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或因我们和孩子亲子关系紧张,无法建立生命的连接,产生影响力;或因总是压制、否定孩子,导致孩子通过不改来彰显自己的自尊和生命力;或因父母自身就给孩子做了自以为是、从不认错的榜样,无法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赖,孩子只是在有样学样;或因……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今年特别流行的一种做法是父母将犯错的孩子送进派出所去“自首”,用这种看似“大义灭亲”的方式来恐吓和“教育”孩子,其实恰是父母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和对亲子关系的漠视,标榜自己的正确和高尚,拒绝看见和接纳孩子、反省和成长自己的一种表现。这种方式的本质是父母通过欺骗和恐吓方式给孩子制造恐惧来羞辱孩子,削弱孩子的自尊和生命力,最终达到打击孩子、控制孩子的目的。然而,孩子进了派出所,发现自己并不用坐牢,并非父母说的那么严重,等同于父母是在说谎和欺骗,不仅下次不会在惧怕父母的恐吓,甚至对父母会渐渐失去尊重和信任。同时,这种做法也相当于告诉孩子: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跟很多孩子不听话、不睡觉时,父母恐吓孩子: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了;再不睡觉,医生就来打针了,本质上并无区别。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警察、医生等职业会产生恐惧和抵触,也会慢慢变成一个不问是非、不择手段的人。

  回归到家庭教育的本质吧,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没有好的榜样示范和亲子关系,没有生命强有力的连接,就不会有影响力,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先问问我们自己做了什么让孩子有这些表现和行为,接下去我们在榜样示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可以做一些什么改变,给予孩子好的影响和示现。期待孩子有什么改变,先让我们自己成为那个改变;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让我们自己成为那种人,这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示范,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改变时,我们就不会知道改变需要什么,也就没有能力和方法去连接孩子、帮助孩子。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17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