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健康 > 正文

吃了长身高药物导致女孩性早熟 关于孩子性早熟你应该知道这些

http://www.baoqin.com 2021-09-14 17:19:43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做父母的都盼着孩子长大,但多少父母在拔苗助长。一位宝妈觉得9岁的女孩身高比同龄的孩子矮,担心孩子长不高,就花300多块钱买了广告上宣传的增高补品。结果孩子身高只长高了一点点,但胸部却开始发育,直到提早来了月经,孩子妈妈开始担心。带孩子一做检查,孩子性早熟了,原因就是这300块钱的补品。最让人难过的是,孩子以后的身高也因“催”熟受到了限制,骨骺线闭合提前。

  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就诊率却偏低,强烈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今天就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儿童性早熟的问题!

  什么是性早熟?男生多见还是女生多见?

  性早熟指的是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

  女生更容易出现性早熟,来就诊的几乎是男生的4-5倍。但往往性早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男孩子。

  因为男孩子的性早熟苗头不容易被识别,所以往往更会被耽误。等家长发现儿子声音变了、胡子密了,这时候来检查,已经有些延误了。

  如何判断孩子性早熟?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体征先做一个判断。

  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以下情况:

  ● 乳房发育(如乳核的出现、乳房的增大)

  ● 阴毛、腋毛生长

  ● 月经来潮

  ● 身高迅速增长

  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以下情况:

  ● 睾丸增大

  ● 阴茎变长、变粗

  ● 阴毛、腋毛生长

  ● 遗精

  ● 变声

  ● 身高迅速增长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后,就要及时去做进一步检查:

  测骨龄、查性激素,包括女孩子的雌激素,男孩子的雄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等。

  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1.影响孩子身高

  性早熟的孩子,在前期身高过快的增长和骨骼成熟加速,会让孩子比正常同龄孩子看起来长得高,但骨骼长得过快,骨骺过早融合,生长期缩短。

  早早就停止长高,最终身高矮于同龄人。对于一些未来有要求的职业类别来说,身高无疑是一道硬伤。

  2.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导致未成熟孩子心理障碍,孩子被同龄的孩子们嘲笑,出现不安、焦虑、恐惧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严重者甚至影响读书学习,有的孩子还会因性早熟,增加遭受霸凌的风险,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一定要格外重视!

  3. 疾病的影响

  性早熟本身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只不过患儿自身的内分泌失调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有轻重缓急之分。

  有些器质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内出现肿瘤引起,比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睾丸等部位的肿瘤,随着病程的进展,就会出现相应的其他症状。

  引起性早熟的元凶有哪些?

  ● 肥胖

  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是儿童性早熟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式长辈带孩子常常会出现以下场景:“哎呀小孩子多吃点是好事儿,不然营养跟不上;" "能吃是福,胖点好,以后自然就瘦了"

  结果越吃越多越吃越胖。

  有研究表明,肥胖或营养过剩导致的神经酰胺合成紊乱,容易导致性早熟。

  ● 含激素的药物

  误食有性激素的药品(如避孕药),接触了带有会引起性早熟激素的化妆、护肤品,也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 太早接触爱情书刊、电视剧

  言情书籍、影视作品中,儿童有较多机会看到有关情爱的文字和画面,会刺激孩子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甚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启动,促进性腺激素分泌。

  ● 夜间开灯睡觉

  有夜间开灯睡觉习惯的孩子,都可能会减少体内的褪黑激素,褪黑素能克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开释,能够避免性早熟。

  ● 有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孩子容易性早熟,即父母及兄弟姐妹中有性早熟病史者患病机率可能增高。

  ● 各种补品、保健品

  给孩子盲目进补,有害无益,就像文章初始提到的案例。

  所有的儿童保健品,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正常饮食的孩子不需要保健品。

  燕窝、海参、人参、营养补品特别容易造成孩子性早熟。

  而一个孩子的健康与否,还跟他的基因、饮食、作息、运动等等许多方面有关。

  担心孩子发育不好,就定期给孩子做体检;担心孩子长不高,就定期找医生做身高管理。

  当发现孩子有性早熟迹象时,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