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心理 > 正文

孩子总是要争个高低 凡事都要第一该怎么引导?

http://www.baoqin.com 2021-09-14 17:11:55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育儿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孩子问题的过程。最近三岁半丫丫的妈妈陷入了疑惑当中-----三岁半的女儿过于争强好胜,什么事情都要跟别人争个第一:挖沙子坑要比别人挖的大,不如别人大就哭;男孩男孩自言自语“我的小汽车好厉害。”女儿跑上去说“我的才是最厉害的”,甚至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争论很久关于谁最厉害这个话题......

  对此,妈妈表示很疑惑,争强好胜是好事,这种心态能够鞭策孩子不断进步,但是过于争强好胜就有点“玻璃心”了,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凡事都要争个第一的心态会让孩子陷入死胡同里。一旦事情没有向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会极大的破坏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没有抗压性。

  一般情况下,导致孩子凡事争高低 都要第一名的原因通常是以下几个:

 

  一、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4+1的形式,两位老人加上爸爸妈妈都关注一个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往往孩子得到很多关注,很多事都是以孩子意愿为主,使孩子形成默认自己就是家中第一位的意识。当脱离这种环境,孩子发现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控制,就容易“认不清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

  家长过度的保护让其缺乏磨炼的经历和失败的经验,所以孩子会本能的畏惧失败,害怕失败带来的后果。

  二、本能的反映

  渴望胜利、渴望被认可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一样。孩子通过周围人的反映来客观的认识世界。通常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会给孩子赞美和表扬,对于孩子表现不好时用词不当或者反映不恰当,会让孩子认为“失败是不好的。”“失败者是不受欢迎的。” 这也是孩子畏惧失败的原因。

  三、家长对输赢态度影响孩子输赢观

  “宝宝最棒了。”“你最厉害了。”“哇,你又是第一名”“你看谁谁,比你强。”....这种表扬方式都在给孩子传达“第一名是最棒的。,在暗示凡事都要做第一。

  父母或者常带孩子这个人(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影响很大,输赢观会直接影响孩子。

  四、家长的不恰当“让步”和鼓励

  心理导师曹贵康说过:"小孩年龄越小,越难客观评价自己,往往通过被别人的反馈中找到存在感。"

  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故意让步制造昂孩子赢的假象,这种假象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自我认识过高,错误的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所以孩子在面对失败时的承受能力更脆弱。

  找到了原因,就要一一去解决。

  一、所有家庭成员一视同仁

  对于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的家庭来说,所有成员一视同仁似乎有点难,但这正是应该做的。一视同仁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吃饭不给孩子搞特例,家长吃什么孩子吃什么。

  说到底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就像对待其他家庭成员、同事一样,给她足够的尊重,平等的对话,对就是对、错了就是错了,不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中独大。

  二、对孩子共情

  当孩子出现因失败而大哭大闹时,对孩子表达共情“这次没得第一,你很生气是吗?我知道你的心情。”首先平复孩子的心情。

  在孩子心情彻底平复以后,在晚上睡前或者其他比较安静的时刻跟孩子复盘一下“为什么没得第一你那么生气呢?”“原来,你认为没得第一是就是笨啊?”“那可不是哦,自行车只是一项比赛而已,你玩的过程开心吗?玩的过程开心是最重要的。”“你想想啊,是不是还有在你后边的小朋友呢?至少你比她们强呀?”“每个人都有强项、都有弱项,比如妈妈虽然个比你高,但是你眼睛却比我大,对吗?”“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你跳远比她跳的远,但是她能比你爬的高。”“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输赢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

  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输赢观念

  正确的夸孩子,重点夸孩子做事的过程,弱化结果:把“你真棒。”换成“这幅画你画的好认真啊,你看这道彩虹,颜色搭配的真好看,而且线条特别流畅,能看出来你画的非常细心了。”“你刚刚骑自行车时候的拼劲儿真是让人羡慕,能看出来你非常努力的在蹬车了,这种感受怎么样?是不是很棒?”

  夸孩子要夸在点子上,这需要平时用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四、恰当让步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

  跟孩子玩游戏时,每三把赢一把到两把,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最厉害的,适当“放水”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但是总“放水”就会给孩子错误的感受,他会认为我永远都是赢的,永远都是最厉害的。

  孩子争强好胜本是好事,但是也要培养孩子从容的面对失败,因为人生道路会有无数次失败,敢于挑战,并能够自信的站起来才是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17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