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开春气温一直不稳定,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感冒发烧。
孩子有点症状就赶紧给药,生怕孩子再「严重了」。一种药物不见效,就立马再叠加给另一种药。比如吃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再吃退热药物泰诺林,就等于吃了两次退热药,可能会有造成肝损伤的风险。几种药同时服用非但不会促进疾病恢复,还会增加孩子中毒的风险,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尤其是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胡乱吃药,真心不推荐。今天我们科普一下哪些药物不建议同时服用。
它们没有「1+1 > 2」的功效,却有「1+1 > 2」的风险!
感冒药 + 退烧药有可能造成肝损伤
很多家长认为,「对症下药」就是感冒了就吃「感冒药」,发烧了就吃「退烧药」,但却不知道所谓的感冒药,就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比如家长们熟悉的小儿氨酚黄那敏,其中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这里面有退烧药的成分。
如果同时再给孩子服用其他的退热药,比如泰诺林,会造成孩子体温下降过快,药物剂量过量,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本身是安全的,也是世界公认的首选儿童退热药物,正常剂量的服用不用担心)
不建议4 岁以下儿童使用「儿童复方感冒药」。对于 4~6 岁的孩子,可以根据感冒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6 岁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止咳药 + 化痰药会妨碍孩子排痰
化痰药把痰液变得更稀释,更容易被孩子排出,稀释过的痰液体积会增大,如果不及时排出,特别容易堵塞呼吸道,所以人体利用咳嗽的方式把痰排出去。而止咳药却能妨碍排痰,所以不建议同时服用。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指南上不推荐 2 岁以下儿童使用止咳药,很少推荐 1 岁以下儿童使用化痰药。小宝宝排痰能力差,呼吸道堵塞的风险就更高,家长一定要注意!
抗过敏药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加不良风险
氯雷他定(开瑞坦)是家庭常用口服抗过敏药(二代抗组胺药物,不含有激素),很多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可以放心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它的同时孩子也服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会提高抗过敏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导致药物过量,增加不良风险。
但如果更换抗过敏药的品种,如:把氯雷他定换成西替利嗪(仙特明)就好很多,必要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咨询医生。
感冒药 + 晕车药增加不良反应
常用的感冒药通常有抗组胺成分(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有嗜睡作用。
而常用的晕车药,是利用苯海拉明和氨茶碱产生具有抗组胺作用的复合物,有镇静的作用,这是让晕车药能够起效果的主要成分。
两样放一起给孩子吃,会产生叠加效果,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蒙脱石散 + 其他药物可能等于白吃
蒙脱石散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固定消化道内的病原体,然后一起排出体外。可想而知和蒙脱石散一起吃进去的药物,很容易被吸附在表面。被吸附的那些药物可能会没机会发挥功效,就会被排出体外,就不会发挥药效。
引起孩子腹泻的细菌性肠炎,有可能会需要服用抗生素,这个时候就要和蒙脱石散间隔至少两个小时以上再服用(须遵医嘱)。
锌剂/铁剂 + 奶制品影响孩子吸收
含钙高的食物或者药物,会减少铁、锌在身体里的吸收。
母乳、牛奶、酸奶、奶酪等,都属于含钙高的食物,通常不建议和铁剂、锌剂同时服用。
益生菌 + 抗生素益生菌被杀死
抗生素大多是抗细菌药物,主要的工作就是杀死细菌,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把益生菌杀死,那益生菌就白给孩子吃了。
布拉氏酵母菌除外,这种益生菌属于真菌,普通的药物(如头孢类的抗生素),对它没有杀灭作用,可以正常服用。
能用单独成分的药物解决问题,就不给孩子使用多种成分的复方制剂,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咱就不使用两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