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北方暖气刚停,地板砖的地面非常凉。三岁的宝宝想要从沙发上下地,孩子“妈妈我要下地。”妈妈“穿鞋”孩子“不要。”妈妈“不穿鞋地面太凉。”孩子“那我也不要。”并且试着下地要走,同时看着妈妈。妈妈语气变严肃“去吧去吧,不怕凉到拉肚子你就光脚丫下地走。”孩子发现妈妈表情和语气都变了,就把脚丫缩回去,妈妈接着说“去呀,你怎么不光脚丫下地了?下来呀?!”
其实妈妈本意并不想让孩子光脚丫下地,但是孩子一再不爱穿鞋,妈妈有点生气,便用让孩子“意会”自己的语言与孩子说话。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经常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说话,表达自己本不想让孩子这样做,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按照你说的做了,家长会很生气,从而训斥孩子。
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要试图让孩子去“意会”大人的想法。大人本意并不想让孩子做,却用“你去吧,去了......(后果)”或者“你怎么不去啊?去啊?”但是孩子并不能完全能懂你的意思。久而久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畏首畏尾。甚至当你真正允许孩子做,或者鼓励孩子时,孩子听到你的指令时会犹豫,会在心里想“这是妈妈真正想让我做的吗?”“妈妈是不是生气了才这样说呢?”“我是不是错了,不应该这样呢?”...
在养育及教育孩子过程中,直接一点。如果你生气了,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有点生气,因为跟你说了很多遍要你穿鞋子。”“地面很凉,你踩在地下感受一下,摸一摸你的脚丫都是凉的,这会让你肚子不舒服。”“能告诉我为什么不穿鞋吗?”然后根据孩子的原因,再想个别的办法...
总之,不要让孩子意会自己的想法,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不要让她们在本该无需多虑的年纪,却在内心多了一个衡量父母真实意图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