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有的家长发现,2岁多的宝宝,时不时会“撒谎”。
案例1:妈妈正在给接近2岁半的丫丫穿裤子,丫丫不小心把大腿捧在旁边的椅子上了,丫丫摸着大腿“好疼。”妈妈“大腿怎么疼了呢?”丫丫“妈妈打的...”旁边给丫丫穿裤子的妈妈哭笑不得,明明看见她大腿是碰在旁边的椅子上磕疼了,但是宝宝却说是妈妈打的。
案例2:2岁半的欣欣在爷爷奶奶面前说“妈妈刚刚生气了,跟爷爷奶奶生气了...”旁边的妈妈惊讶不已。在去爷爷奶奶屋之前,丫丫和妈妈玩搭积木游戏玩的不亦乐乎,从来没提生气的字眼,更何况也从来都没提过和爷爷奶奶生气的事,怎么突然这么说呢?
孩子会说谎,说明她们的认知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第一阶段的谎言,如何对待很关键,这关系着孩子以后会不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家长要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看待。
一、分不清楚想象还是现实
2、3岁的孩子思维天马行空,她们经常会把想象与现实混为一谈,上述案例中欣欣就是通过自己想象说出来的。
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要适当放宽看待孩子这个表现,也是在保护她们想象力的行为。这时家长不要刻意强调孩子在说谎这一概念。上述案例中对于欣欣的表现,妈妈可以问问欣欣“妈妈有跟你说我生气了吗?我们刚刚一直都在玩积木啊,告诉爷爷奶奶我们都搭了什么?”一带而过就好啦。
二、想表达对周围人的喜爱
这阶段的孩子说话与事实不符,在大人眼中看起来好像是说谎,担其实孩子根本不清楚说谎的概念。上述案例中丫丫腿被椅子碰疼,却说是妈妈碰的,其实是指表达对妈妈的喜爱而已,当时如果是爸爸在身边,可能也会脱口而出是爸爸打的。
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要说“妈妈刚看见你的大腿被椅碰疼了对不对?那下次要怎么样不被椅子碰疼了?这样轻轻拿过来就好了,对吗(同时给宝宝演示怎样才是轻轻的动作。)”简单的一句话,即没有过分关注宝宝刚刚所谓的“说谎”的行为,又教会孩子吃一堑长一智。
三、不知道撒谎是不道德行为
小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处于撒谎第一阶段的她们,并不知道撒谎是道德失当的表现。此外,当有些家长指出孩子的某个坏的行为之后,孩子会表现出害羞和内疚,还有些孩子会有撒谎来掩盖事实。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害羞等扥行为时,其实孩子已经知道了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只是有些羞于表达而已。
家长应该做的“妈妈知道你对于自己刚刚说过的话有点害羞,你知道就好了,妈妈没有责备你的意思。希望下次你能和我说实话,这样我才能够知道你是怎样想的,好吗?”
此外,父母还应该注意:
一、以身作则
本来答应宝宝周末去游乐园玩,但没去。虽然孩子口中并不会一直强调这件事情,但会烙在孩子心中。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说到做到。
二、给孩子传递正确价值观
你弄撒的水就说是你弄撒的,自己弄撒水说是别人弄撒的,是不对的。弄洒水也没什么的呀,我们一起托扫干净就好了。
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三、正面强化孩子的诚实行为 不要乱贴“爱说谎”标签
当孩子主动像家长坦白一件事情之后,即便是错误的事情(这里说的错事是指生活中常见的打碎东西,偷吃饼干却不承认这类小事),家长也要冷静的表现,并且和孩子表达出“你像我坦白,我很高兴”这样的态度“你对我说了实话,我才能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说实话而被家长训斥,就容易导致说谎,因为在孩子看来,只有说谎家长才不会训斥我。
孩子像自己坦白之后,再与孩子一起强调一下相关规则。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
不要因为孩子一次两次无意识的说谎,就给孩子贴上“爱说谎”的标签。孩子的任何一种表现都是成长,关键看父母怎样看待。家长应该用积极的态度看大孩子每次成长,信任孩子,给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偶尔的撒谎,不会成为孩子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