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2岁左右的宝宝,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宝宝自出生之后,好像“全世界都是围绕着她转”,因为她饿了哭闹时就有奶递到嘴边,求安慰时爸爸妈妈就会立即安抚她、想要某样东西,用小手指指家长就直接递过来,身边所有的人在按照她的意愿行事。
到2岁左右,随着宝宝的认知能力提升及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事物,她突然发现有些事情并非完全按照她的意愿来,而又想以自我为中心,这时她的表达能力又跟不上她的思维。有些事情在家长看来有些不可理喻,于是你不允许她那样做,她非要和你对着干,因为她们想要努力的证明自己可以的。她们喜欢把“不”“就不”等字样挂在嘴边、一言不合就哭闹、道理讲不通,即便当时答应了,之后依旧按照自己的意愿形式......
那么家长该怎样陪孩子度过呢?
一、正视孩子到了“可怕的两岁”这个阶段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家长要正视这件事。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活泼、顽皮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固定上“听话”“懂事”的枷锁,相当于埋没了孩子的天性。
家长应该首先明白孩子2岁左右叛逆的原因是什么并尊重孩子。
二、接纳并理解
这是成长毕竟的过程。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尝试着理解为什么哭闹“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的”“如果是我,我也会不开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理解孩子。当孩子能够感觉你接纳她时,一般情况下激烈的情绪一般会有所平复。
三、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在教孩子说话的阶段,除了教称呼及物体名称之外,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很重要,比如“生气”“开心”“着急”“害怕”等等。
2岁左右的孩子哭闹,很多时候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家长又猜不透,所以孩子才会抓狂。家长试着理解孩子“你有点生气是吗?”“你现在表现的很着急,我猜你有点着急是吗?但是妈妈已经在尽量快的给你弄奶粉了。”......
当孩子能够用更多的词语表达自己时,家长便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孩子的心思,能够减少哭闹的发生。
四、放手让孩子探索
“不行,太脏了”“不行,摔倒你。”“不要碰,小心扎手”......这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探索,但是总遇到家长的百般阻止。这不行那不行,孩子当然不愿意。所以,当你说对着孩子说惯了“不”字,孩子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做的就是把对孩子有危险性的东西藏起来,或者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放手让她去探索吧。
放开手即满足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也为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给足孩子安全感,孩子没有“患得患失”的感觉,便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平时与孩子沟通时,说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到陌生地方之前先做好铺垫;平时不要欺骗孩子,小事也不行,要说到做到。足够的安全感能够减少亲子冲突。
六、守住底线 温柔而坚定是最基本的育儿准则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着没底线。即便家长已经很用心的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但有些时候孩子仍然会无理取闹,这时候必须要守住原则的底线。比如当你用尽方法仍不管用时,可以对孩子说“你可以趴在我的肩膀上哭一会,但是妈妈说过你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张开双臂抱抱他。这期间不要说教,也不要大声呵斥,温柔的抱着她,坚定的说不可以。2岁左右的叛逆期很快就会过去,但这阶段家长给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发展,所以每个家长在这期间再耐心一些,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要知道孩子的每阶段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