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近日,叶一茜在微博上分享了森碟帮助自己布置直播背景,并非常高兴的表示“小助理第一天上岗,已经帮我把一会要直播的背景装饰布置的整整齐齐,认真敬业”。照片是森碟带着口罩,认真的在帮妈妈布置卡通背景,而且相当整齐。
森碟做妈妈的小帮手
说到“小帮手”,不得不提到孩子在家庭中的存在感。林赛罗韩涉影第一部作品《天生一对》中,当11岁的她像小伙伴介绍自家葡萄园时,对对方说“我家有个葡萄园,是我和我爸爸一起种的。”表情和语气中满透着自豪。
每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在寻找存在感。很多家长发现,宝宝与家人在一起时候玩的很好,但一旦家中来了客人,宝宝就一刻离不得爸爸妈妈。其实这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担心爸爸妈妈忽视自己,导致自己没有存在感。
而幼年在家中没有存在感的孩子,成年之后的性格缺陷会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近日热播剧《安家》中房似锦家中出事后,返回工作岗位上的她,与徐姑姑谈心说起小时候,徐姑姑为了转移她注意力,二人一起吃了冰激凌。过后房似锦深感内疚的说“我怎么有脸吃冰激凌、怎么有脸去享受生活......”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剥削自己的家庭中长大,在家庭中丝毫没有存在感。但工作后是销售能手、帮弟弟还贷,仍然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有“存在感”的人会更加乐观、自信,性格乐观开朗,生活工作也会更加积极上进。而存在感低的人,容易自卑,生活工作比较消极,感觉孤独,容易形成抑郁性人格。
"被需要" 是培养存在感关键一步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在家庭中让孩子竖立起"存在感",家长可以通过一件件小事建立起孩子在家庭中的存在感。
相信很多家长都见过以下情景:当你对孩子说,“把地面上的垃圾捡起来。”有些时候孩子听到之后并不按照你的指示去做。而当你换一种方式表达“我现在需要一个帮手,能帮我把垃圾捡起来吗?因为我现在手空不出来。”这时候孩子就会很乐意的将垃圾捡起来。第二种说法让孩子感受到了存在感。
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是培养“存在感”的第一步。当孩子的观点被认同、所做的事情被需要,他便能够感受到存在感,感受到自己的被尊敬的。
一些培养孩子存在感的小方法
家庭中,很多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存在感。比如:孩子参与一些在她们当下年龄下可以做的决策,如我们下周去哪里玩,在出去玩之前带她一起去超市采购,根据他的建议补充采购哪些物品;当家中来客人时(前提是谈论的话题并不避讳孩子),孩子不愿意爸爸妈妈离开,可以把他带在旁边,但是告诉他不要乱插话;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父亲节、母亲节,让孩子参与到节日策划中来,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让他帮你挑选聚会穿的衣服和鞋子;允许他们布置自己的房间,尽管配色和物品摆放并不是特别完美,但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放手让她们自己去做吧;让她们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菜,而爸爸或者妈妈给他当助手;让他们给很久未见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选一个礼物......
重要的是,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及时给出反馈“你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决定,我正好也很想去那里玩。”“你挑选的这件东西,正好是我们需要的,谢谢你”“你给爸爸/妈妈买的这份礼物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吧,我非常喜欢,谢谢你。”“我很乐意给你当助手,但是你要注意安全哦。”......
家庭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与孩子做充分的沟通交流,建立并保持好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为孩子提供存在感打下基础。
“存在感”与“安全感”、“价值感”相关联。从小生长在一个让自己感到自己有存在感、安全感和有价值感的家庭中,长大后才会更加勇敢做出人生中每个重要的决定,并且用智慧面对未知的人生。(转载注明来源: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