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宝亲网 > 心理 > 正文

《少年的你》火爆背后 该怎样教会孩子不被校园霸凌

http://www.baoqin.com 2019-11-04 16:31:12 来源:宝亲网

  宝亲网讯  《少年的你》上映后,成功在两天内拿到3亿票房的成绩。《人民日报》发文评论道:“电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面对校园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如果你用心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其之所以出现圈层式的火爆,是因为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校园暴力”。更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一种折射。孩子有没有能力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这点要从小抓起,等到孩子长成少年就为时已晚了。

  其实我们每个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都将可能面对「孩子被打」这个事。当然,家长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家长坚持要孩子打回去、有的家长不赞成教孩子还手~大家看起来各有道理,孩子被欺负到底能不能还手呢?还手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用故事来说明道理肯定不是很科学。那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件事儿~

  幼儿园「攻击-反击」实验

  曾有家庭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儿童攻击行为和行为强化的实验(1990年代),在幼儿园进行共记录了 2583 次幼儿之间的攻击事件(打人抢玩具等)。不同孩子的身上,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如下:

  不还手的孩子:80% 的孩子在遭到攻击的时候,没有选择反击,而是会哭泣、退让或者是任由攻击者抢夺玩具。

  演变结果:打人的孩子下次还会继续攻击别人,而被打的孩子行为得到了「负强化」,他们再遭遇攻击时,会退让妥协。

  还手的孩子:反击且成功的孩子,演变结果:打人的孩子后续会减少对他们的攻击,或更换攻击目标,反击成功的孩子会在下一次被攻击的时候,继续选择反击。反击没有成功的孩子,演变结果:下次还会被打人的孩子攻击,并遭到更频繁的攻击(报复)。

  求助外力协助解决:被攻击的孩子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在大人的介入下,打人的孩子会停止攻击。演变结果:一般都能让打人孩子的攻击行为得到收敛,他们或停止、或转向他人。

  还手打回去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教孩子还手,并不是能防止孩子被欺负绝对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还手要是打不过对方,那这种反击就是无意义的反击,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身体伤害。

  还有的家长会问,还手会让孩子更暴力吗?从实验看,还手成功的孩子,有一部分确实从受攻击的角色,转换成为攻击者的角色,但也有很多反击成功的孩子,并没有去用「新技能」去攻击其他孩子,只是用于保护自己。还手不代表也会变得暴力。切记: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这和家长的沟通和引导也有关系。

  孩子:被攻击时不知道该怎么做

  实验过程中,约 80% 的孩子在面对攻击行为时选择了不反击。当孩子被欺负没有选择反击,家长千万不要说孩子懦弱,给孩子贴标签。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天生会反击,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愿意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家长遇到孩子被欺负,要更多的去体谅孩子,帮助孩子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家长:当孩子被攻击时要教孩子这 4 点

  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

  孩子被攻击的时候下意识退让,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权利的界限在哪。只有让孩子先懂得认知权利的界限,他才能学习如何维权。

  父母在平时的引导中,可以多传递自我权利的意识,比如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身体是你的,不要让其他人随意触摸和侵犯。

  语言警告

  教孩子使用严肃警告的言语,也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比如:你走开!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

  择情还击,逃跑也是英雄

  如果语言威慑没用,适时出手地反击是可以被允许的,但要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当然,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逃跑也是英雄。

  求助大人

  实验当中,有效停止被欺负的行为除了有效反击外,借助外力帮忙也是很有用的。你可以教孩子及时求助,求助老师或父母,甚至或者对方孩子的家长,这个时候,能顺畅的表达很重要。

  孩子都会有被欺负的时候,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斥责孩子,家长要理解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

  所谓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对身体上的保护,更应给未成年人树立思想和心理上的建设,做这件事情的不应该只是社会和法律,更应该是父母自己!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远离校园暴力也都有远离校园暴力的能力!

少儿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欢迎投稿 |
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 投诉建议 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