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之前我们科普过怎样看孩子的血常规报告单,看懂验血单子虽然不意味着可以诊断病情,但至少能让家长做到心里有数。血常规是一种检测血液中基本细胞成分的方法。孩子如果生病了,大多都是感染,有的是细菌感染,有的是病毒感染。血常规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是帮助医生判断孩子的感染类别,从而给出正确的诊断方案。有家长问说血常规单子密密麻麻,一看一头雾水,拎不出重点,虽然血常规的检查项很多,不过家长要看的重点要记住有 3 项
即白细胞、红细胞和 C 反应蛋白。
感染类别的判断依据
——白细胞、C 反应蛋白
卫士前锋——白细胞
如果孩子的身体是一块阵地,当遭到细菌或病毒袭击时,白细胞就是冲在最前边的战士,冲锋陷阵、保卫孩子。
白细胞是 5 种细胞的总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每种细胞的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孩子生病,感染的来源通常是细菌或病毒,儿科医生主要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
定位杀敌——中性粒细胞
当孩子被细菌偷袭时,身体就会快速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到患病的地方杀敌。由于中性粒细胞短时间内急速增多,白细胞总数也会升高。
血常规报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可能是细菌感染,儿科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使用抗生素。
侦查识别——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能识别出谁是病毒,可以把它们包裹起来消灭掉,并且产生相应的抗体,便于下一次直接消灭敌人。
在淋巴细胞与病毒战斗的过程中,淋巴细胞会大量复制,数量变多,但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下降。等到病毒被打败之后,淋巴细胞的数量又会恢复到正常值。
C 反应蛋白
C 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一般在手术或者受到创伤后,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浓度就会升高。
由于 CRP 在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时都会升高,它的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准确依据。
通常当 CRP 高于 20mg/L 以上时,儿科医生会认为孩子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是要结合白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本章小结:
如果中性粒细胞增多,或者C 反应蛋白高于 20mg/L 以上,那么一般情况下,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淋巴细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红细胞是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
家长可以把红细胞看做是身体的“司机”,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给机体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血常规报告中,红细胞相关的有这几项: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数量(RBC)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家长也不用觉得很复杂,通常只需要看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RBC)这两项。
如果 HGB 和 RBC 的数量减少,孩子有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标准可以看下图。
重点提醒家长的 1 点
这段时间流行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一些患病孩子的检验单中,会显示出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CRP 增多的情况;
如果单凭报告单,很容易判断孩子是受到了细菌感染而误服抗生素,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实际上,这两种疾病只是病毒感染而已,之所以教家长学会看血常规报告,是想让家长对孩子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能跟医生更好的沟通,家长对于医生的诊断,可以结合报告上的数据来看,会更清楚~不过家长切勿将血常规指数作为判断病情的仅有标准。诊断孩子的病情不是只看血常规报告那么简单,还要医生结合临床的症状,做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