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宝亲网讯 宝宝打人,愁坏了妈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啪”一下将对方打哭,爸爸妈妈立即会觉得非常尴尬,遇到好说话的家长,一句“没什么大碍,小孩子嘛。”遇到不爱饶人的家长,自己和孩子可能会被“教训”一顿。
很多宝宝一周岁以后会出现打人的举动,这是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有些孩子是爱缺乏、求关注的表现。妈妈已经多次对宝宝说“你不能这样打妈妈,很疼”。“不许打人!”不管温柔的说教还是严厉的警告都无济于事,宝宝想打还是伸出小手去打人。
如果你家宝宝经常打人,你先想想自己或者家人有没有这样的举动:
和孩子闹,对她说“爸爸坏,去打爸爸。”
宝宝不听话,妈妈打你屁屁啦。
宝宝被东西绊倒,家人教孩子打那个东西出气。
......
如果有上边一种或者几种表现,宝宝出现打人的动作就是正常的,因为是家人“教会”她的。
这时该怎么办呢?
平时不要拿“打人”开玩笑。不要动不动就伸手打孩子。宝宝4岁之前并不能完全理解“不”的含义,你越试图去纠正他,让她去改正时,她越抗拒。所以你告诉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是没有用的,应该告诉他“该怎么做”。
当她出现打人动作时,你要试着理解他想要用这个动作表达什么。比如有时宝宝和妈妈玩高兴了,可能就会伸出小手啪啪的打妈妈的脸,这时你要对她说“宝宝是太高兴了吗?你可以这样(拿着宝宝的小手轻轻的摸摸自己的脸)。”或者“你不想和爸爸玩了是吗?”等等,试图去理解他想表达的内容。
经常被大人这样提问的宝宝,大一点之后也更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逐渐学会如何与父母说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过一些极端的方法引人注意。无论何时,家长要给宝宝充足的“爱”,只有在被爱中长大的孩子才更懂得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