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02676号-27 Copyright © 2003-2024 B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宝亲网 版权所有
你关注过孩子的“宝贝”吗?听到这里,许多家长肯定是一头雾水,什么是孩子的“宝贝”?孩子的“宝贝”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安慰的物品,像毯子、玩具熊、其他物品等等。
许多孩子在睡前总是依赖一件固定的物品用以寻求安慰,比如一条毯子、一只玩具熊或者一些其他的“宝贝”,他们在睡前必须有该物品的陪伴才感觉安心,才能够睡得踏实。
这种把安全感附加到一件物品上的情况大概出现在宝宝一岁左右,更早的可能6个月就会出现此类情况。
为什么孩子会依赖“宝贝”?
因为宝贝给孩子的感觉,闻起来和看起来很都熟悉。拥有一个可信赖的宝贝更利于孩子成功地面对恐惧,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即使在恐惧时孩子也能通过宝贝带来的熟悉感找到心理安慰。
宝贝也通常会是柔软可爱的物品,它可能是一个毛绒玩具狗,一个条柔软的毯子或者一个舒适的枕头。总之它一定是会给孩子带来舒服安全感觉的物品。
为什么父母也喜欢“宝贝”?
有了“宝贝”的存在,它可以帮助更好地保护孩子。
心爱的玩具熊或柔软的毯子可以让你的孩子即使在一个人时也安安静静。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压力和恐惧的时候,比如刚进入幼儿园的事时候,或者离开父母身边单独睡觉的是时候,又或者去一个新的地方旅行的时候等等。这个时候一个“宝贝”可能会给你的孩子带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有面对困难和恐惧的勇气。
同时,“宝贝”带来的安慰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小床上放置毛绒玩具或让宝宝抱着毯子睡觉,如看管不善容易造成窒息。
让人意想不到的“宝贝”!
每个孩子对于依恋的“宝贝”对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可能把一些通常不被认为是宝贝的物品当成自己的宝贝。这些东西可能会令你意想不到:
沐浴海绵
一个积木块
妈妈的丝质睡衣
一只橡胶鸭子
柔软的服装标签
一个吸尘器配件
一个密码锁
一个破烂的编织地毯
一个玩具车
狗的耳朵
一个毛刷
……
一般来说,任何“宝贝”都是有可能的,只要孩子选择的物品不会带来伤害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有一个宝贝,那么他可能会一直依赖这个宝贝直到二岁左右,然后逐渐变得不那么依赖。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社会意识越来越强,他可能就要和自己的宝贝说再见了。比如当他们进入学前班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不带个毯子或毛绒玩具在身边了,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也许该放弃他的宝贝了。这是一般的情况,如果你的孩子进入学前班之后仍然十分依赖他的宝贝也没有必要强行让孩子放弃,顺其自然就好。
不过,您需要教育你的孩子懂得,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把宝贝带在身边,要学会渐渐减弱对宝贝的依赖。如果宝贝不在身边时孩子开始变得胆小恐惧,不敢独立面对新的人和事物,不敢接触陌生的环境,那么就需要爸爸妈妈多多给予宝宝安慰,代替宝贝给宝宝自信和勇气。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你的孩子可能会逐渐适应没有宝贝的日子,即使没有宝贝他们也能够勇敢的面对这个世界。
一个孩子过于依恋他的“宝贝”!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不会一直依赖于他的宝贝。如果你的孩子小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十分喜爱的宝贝,只要孩子不是太过于依赖它,家长就不需要担心也不必干涉。
许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对于小时候钟爱的宝贝都记忆犹新。但如果大孩子依然特别依恋他的宝贝,没有他的宝贝在身边,孩子总是表现的紧张局促,家长就需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一种人格障碍的表现。
同样的,如果你的孩子长期需要一个对象,比如一个玩具火车等,到沉迷于做一件事情不能自控,那很可能是自闭症的早期表现。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你的孩子虽然与宝贝很亲密,但依然与他人有很多交流则不必担心。如果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或者人格障碍的表现,需要及时跟医生沟通。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宝贝”!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一个所谓的“宝贝”,不必担心,这也是正常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通过一个物品来寻求安慰,许多孩子即使没有宝贝的帮助也可以顺利地度过婴幼儿时的恐惧期。曾有数字统计,小时候有宝贝与没有宝贝的孩子大约各占一半的比例。
没有宝贝依赖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其他方法来自我安慰,比如吸吮拇指,旋转他们的头发,抓住被角,或者盯着墙上的一个特殊的位置等等。
需要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宝贝”吗?
一般来说,孩子想要或需要一个“宝贝”自然会自己去寻找,不需要家长过多地干涉。
你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宝贝”,当你不在孩子身边时,这个宝贝可以帮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但如果你的孩子不感兴趣的话,不要强迫它。一些孩子可能是通过其他方法来安慰自己的,他们并不需要一个实际上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