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又造访了” 作者:普希金
……我重又造访了
土地上那个角落,我曾在那里
度过默默无闻的两年流放生活。
自那时起十年光阴已流逝而去――
生活在我身边发生了许多变化,
而我自己,听命于普遍的法则
也已改变――但再次回到这里,
往昔的一切活生生地将我拥抱,
就仿佛昨日的傍晚在这树林中
我还曾漫步。
这是那谪居的小屋,
我同可怜的乳娘就在这里居住。
老妈妈已经离去了――在隔壁
我已听不到她那滞重的脚步声,
听不见她无微不至的照看料理。
这边是那林木葱茏的山岗,
我常常一动不动地坐在山岗上,
眺望着湖面,满怀愁绪忆念着
那别处的海岸,那别处的波浪……
在金色的田野和碧绿的牧场间,
湖面泛着蓝光广阔地铺展开来;
一叶扁舟滑过神秘莫测的湖水,
渔夫的身后拖曳着破旧的鱼网。
在湖岸的缓坡之上星星点点地
散布着一些村落――再往远方
立着歪斜的磨坊,顶上的风车
在风中费力地转动……
在祖祖辈辈
传下的领地的尽头,是一条路,
路已经被雨水冲激得坎坷不平,
在它折上山的地方有三棵松树,
一棵离得远些,而另外的两棵
卿卿我我地厮靠着。就在这里,
每当我在月光之下骑着马走过,
松树枝头便发出熟悉的沙沙声,
向我打招呼。如今沿着这条路,
我又一次策马而来,在我前方
松树又出现了,它们一切如昨,
我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沙沙声――
但是在它们那苍老的树根旁边,
(从前那里只是赤裸的空地)
如今正长起一片片稚嫩的树丛,
这是个绿色家庭,丛生的灌木
俨然苍松的浓荫遮庇下的孩子,
而远处是它们孤苦伶仃的伙伴,
像个年老的鳏夫,在它的身边,
依然空旷如昔。
你好,年轻的、
不相识的一族!
我已看不到你们日后成长壮大,
到那时你们会高过我的老相识,
你们将遮掩住他们衰老的头颅,
过路人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身影。
但让我的孙儿听你们的问候吧,
当他兴冲冲从朋友家畅谈归来,
心中充满令人心旷神怡的思绪,
在夤夜的昏暗中走过你们身旁,
那时他会想起我。
【注释】
我重又造访了:这是普希金1835年重访他曾幽居两年的米哈依洛夫斯科耶后写成的。这首诗格律不像早期诗歌那样严谨。
别处的波浪:指他曾流放过的南方。